盛夏七月,蟬鳴織就灼熱的錦緞,爸媽在線第91期“傳統文化 修心養性”修習班于7月13日在一片澄澈的喜悅中圓滿落幕。五天光陰,竟如一枚投入心湖的智慧之石,漣漪蕩開,滌盡浮躁,將一份久違的安定、祥和與深沉的喜悅,穩穩地托付于每位學員的靈魂深處。這是向傳統深處的一次溯洄,亦是心之所向、素履以往的一場抵達。
結業合影
小小課堂,儼然是世相的縮影。稚氣未脫的學生,將夏建國老師“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”的箴言鄭重刻入生命;年近花甲的學員,在智慧的清泉前驀然自省:原來歲月徒增年輪,若無文化浸潤,心靈竟難稱“通透”。更有人在這五天里解開了婆媳相處的死結,那“放下怨恨”的領悟,仿若卸下了肩頭無形的重擔;還有人于此尋得信仰的星光,辨明了生命航程的方向——五日的時光,竟如一把鑰匙,悄然開啟了不同生命境遇中緊鎖的門扉。
學員分享
儒之仁恕,釋之慈悲,道之自然——夏建國老師以淵博學識與灼灼熱忱,將中華千年智慧凝練成照徹現實的明燈。從德行的涵養到因果的敬畏,從教子的真諦到養生的根本,每一個話題都如撥動心弦的妙指,引領眾人重新審視生命之重、塵世之輕。他懇切相告:學習是為改變,改變始于自身。人生萬象如一枚硬幣的兩面,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光明,心中能量沛然充盈,陰影自會悄然退避。那儒釋道的經典故事,最終指向一處:轉念之間,心開意解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
夏老師解析傳統文化
學員聽課
一對一答疑
學問之道,豈止于坐而論道?當學員們踏入總部那浸潤著文化氣息的館藏,發展史館、圖書館、藝術館、博物館,每一步都踏在平臺厚積的底蘊之上,亦踏在文明傳承的堅實土壤之中。篝火晚會上,那躍動的火焰,映照著一張張因信而安、因信而悅的面龐。他們相信這古老智慧能解人生的困頓,于心安處盡情舒展生命,讓友誼與希望的種子在靈魂深處悄然萌發——實踐的沃土,令傳統智慧之樹得以在當下生根、吐綠。
參觀基地
篝火晚會
修習期間,陳景英老師以切己體察的感悟為旅程點睛。她引領學員重構信仰的燈塔,將經典智慧化入日常柴米油鹽的脈絡,使守護與傳承成為舉手投足間的自然。溫習試卷上的墨跡,與那些帶回家的踐行之法,如同為歸途點亮了不滅的燈盞——在相信、堅持、踐行與領悟的漫漫長路上,這指引使跋涉者不再孤單。
陳老師講信仰
陳老師帶學員溫習功課和講踐行
一位老學員的肺腑詩行——《多少人》,道盡了眾人心聲:
多少人,在這里揮散心中疑云;
多少人,在這里解除痛苦掙扎;
多少人,在這里重注精神力量;
多少人,在這里再獲生命希望。
在基地蓮花盛開處留影
歸途已啟,學員們行囊里滿載的,遠非僅僅是典籍的重量,更是對生命之道的重新參悟。這五日心泉的濯洗,使儒釋道精髓不再是塵封的古卷,而化作汩汩清流,終將灌溉各自生活的土壤。
與夏老師合影
當古老智慧真正融入血脈,我們便擁有了在紛擾世間立定腳跟的根須——這溫潤堅韌的力量,正是華夏文明賜予炎黃子孫最深的護佑。
活動合影
爸媽在線新聞中心
2025年7月13日